手沖咖啡總是失敗?5個簡單技巧讓你的咖啡好喝升級!

圖源:Unsplash | 攝影:Julien Labelle

剛開始接觸手沖咖啡時,總是沖不出好喝的咖啡嗎?不是太酸就是太苦,或者味道平淡無奇?別擔心,這幾乎是每個咖啡愛好者必經的過程。今天分享5個簡單實用的手沖技巧,不需要購買昂貴設備,就能讓你的手沖咖啡品質大幅提升!

1. 水溫控制是關鍵

水溫會直接影響咖啡的萃取,太高的水溫會導致過度萃取(苦味突出),太低則會萃取不足(酸味尖銳)。

建議:淺焙豆使用90-94°C,中焙豆使用87-90°C,深焙豆使用85-87°C。如果沒有溫度計,可以將水煮沸後打開蓋子靜置1分鐘左右,大約就是92°C。

2. 悶蒸時間要充分

悶蒸是手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,讓咖啡粉充分排出二氧化碳,後續萃取才會均勻。

技巧:注入適量熱水(約咖啡粉的2倍重量)後,讓咖啡粉浸泡30秒左右,看到咖啡粉膨脹並停止冒泡後再繼續注水。

3. 注水手法要穩定

穩定的注水手法可以確保萃取均勻,避免部分過萃、部分萃取不足的情況。

練習方法:從中心開始向外畫圈,再由外回到中心,保持水流穩定一致。初學者可以選擇細口壺,更容易控制水流。

4. 粉水比例要抓準

粉水比例會影響咖啡的濃淡,一般建議使用1:15到1:17的比例(即1克咖啡粉配15-17克水)。

簡單記法:15克咖啡豆配225毫升水(約1:15),適合喜歡濃郁口感的人;20克咖啡豆配300毫升水(1:15),或15克配255毫升水(1:17),適合喜歡清爽口感的人。

5. 記錄每次沖煮參數

咖啡沖煮是個變數很多的過程,記錄每次的參數可以幫助你找出最適合的沖煮方案。

記錄什麼:咖啡豆品種、烘焙度、粉量、水量、水溫、研磨度、沖煮時間和風味評價。這樣當沖出好喝的咖啡時,你就知道如何複製同樣的結果了。

總結

手沖咖啡是一門需要練習的藝術,但掌握這些基本技巧後,你會發現沖出好喝的咖啡並沒有想像中困難。最重要的是多嘗試、多記錄,找到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沖煮方法。

記得,最好的咖啡就是你最喜歡的那一杯!

免責聲明
本文心得僅為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;關於品飲狀況,請以實際情況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