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力:說服心理學的六大原則

影響力說服心理學
圖片來源:Jamie Street on Unsplash

羅伯特·席爾迪尼的《影響力》是說服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。這本書揭示了我們為什麼會說「是」的六大心理原則,以及如何應用這些原則成為更有說服力的人,同時避免被他人操控。在咖啡香中探索這些心理機制,既有趣又實用。

互惠原則:給予、索取、再索取

人們感到有義務回報他人給予的恩惠、禮物或讓步。這個原則深植於所有人類社會,甚至被稱為「互惠規範」。

實際應用:

  • 先給予價值,再請求回報
  • 免費樣品或試用創造回報壓力
  • 拒絕-退讓策略:先提出大要求,再退到小要求

承諾和一致性:言行一致的渴望

一旦我們做出了選擇或採取了立場,就會面對內部和外部壓力,要求我們的行為與承諾保持一致。

實際應用:

  • 從小承諾開始,逐步建立大承諾
  • 公開承諾比私人承諾更有約束力
  • 書面承諾比口頭承默更有效
社會認同心理影響
圖片來源: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

社會認同:別人都在做

我們通過確定別人認為什麼是正確來決定什麼是正確的,尤其是在不確定或模糊的情況下。

實際應用:

  • 展示大多數人都在採取某種行動
  • 使用與目標受眾相似的人的成功案例
  • 在不确定環境中,社會認同最有效

喜好:我們對喜歡的人說「是」

我們更容易被自己喜歡的人說服。影響喜好的因素包括:外表吸引力、相似性、恭維、接觸與合作、關聯性。

權威:服從專業與權力

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服從權威,這種順從常常是自動化的。

稀缺:數量少的東西更好

機會越少見、越難得,價值就顯得越高。稀缺原則通過潛在損失的可能性來影響決策。

閱讀《影響力》就像在咖啡因的刺激下進行一場心理學的探險。它不僅解釋了我們如何被影響,更提供了保護自己免受不當影響的策略。在這個充滿說服嘗試的世界,這種知識顯得格外珍貴。


免責聲明
本文心得僅為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。

分享框